智慧社區的專業定義是這樣: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社區場景下的人、事、地、物、情、組織等多種數據資源,提供面向政府、物業、居民和企業的社區管理與服務類應用。智慧社區變化,也是我們每個普通人所感受的,在這種變化的背后,有著四種力量。驅動力1:政府在智慧社區發展中,政府位居核心。第一,社區治理是政府行政職能之一,街道、居委會等是政府單位;第二,小區等設計、驗收標準均由政府制定;第三,政府是智慧社區建設的重要投資主體,尤其是在老舊小區改造;第四,政府在推動新技術發展時,將社區作為應用場景。綜合分析近十年來中央各部門、各省市自治區以及重點地市的230余份與智慧社區相關的文件,可將其劃分為八種類型,如圖1所示。圖1 智慧社區相關產業政策類型及關聯驅動力2:開發商/物業開發商/物業是市場主體,主要受利益驅動。政府對小區的建設和標準規范,它們必須遵守,同時它們也會主動引入先進的產品與技術。最近5年,中國房地產業進入了新階段,智慧社區建設和運營成為剛需,這里列舉一些開發商所面臨的場景。第一種,開發商拿了一塊自持比重較高,甚至是純自持的土地,需要以運營獲得收入;第二種,開發商冒險在市中心拿了一塊面粉貴過面包的土地,需要把所有可增值的元素都添加上,以成功盈利;第三種,開發商在郊區拿了很大的一塊土地,一般采用分期開發的方法,于是一方面需要提升品質,以吸引后期購房者,另一方面需要通過運營補充資金流。目前,部分開發商/物業,除了打造硬件設施、管理平臺,還通過與智慧社區智能家居機構合作,例如:河北嘉朗科技,構建智慧社區,為居民提供服務。驅動力3:社區居民所有的居民,都對智慧和美好有期望,但其中兩類居民尤其明顯。一類是青年人群,他們對新技術都是充滿好奇心,并且作為互聯網成長的一代,他們期望能夠通過互聯網絡解決所有的問題。另一類則是老年群體,在以居家養老為主的時期,需要主動關心老年群體,尤其是獨居老人。居委登記了所有老人的信息,通過樓道里的攝像頭對所有人進行面部識別,如果一個老人數天沒有出門,那么居委就主動上門詢問。驅動力4:產品與技術所有“智慧”的落地,得益于產品和技術的進步。例如:嘉朗科技“環境寶盒”的出現,檢測空氣質量(CO2濃度、溫濕度和VOC等),精準專業,實時預警,智能聯動空調新風,即時改善空氣質量。直接讓大家感受健康的氣息。智慧社區建設存在的問題 智慧化是各產業未來的主流,智慧社區同樣不例外,根據統計,中國共有16.44萬個社區,近8億城鎮人口,規模相當巨大,且不斷增長,預期將成為萬億級別的市場(如圖2所示)。圖2 2016-2025年全國智慧社區規模(億元)但智慧社區的建設也存在不少問題。1、缺少資金新建小區資金相對充足,不僅是開發商對小區品質追求,同時政府也在引導,但是,存量小區智慧化改造缺少資金。經過調研排查,一是政府在社區“智慧”方面的投入,或者在試點小區內建設,或者是在市政管轄的范圍內建設;二是老舊小區物業的投入,基本只能在道閘的更換,監控布設等基礎投入上;三是居民的投入,除了房屋成套改建、原地重建、安裝電梯等工程外,其他改造均難獨立收取費用,而維修基金,老舊小區或無維修基金,或者動用手續復雜。2、缺少標準概括而言,強制性標準,主要是小區驗收規范,為了在全國實施,因此標準較低。真正體現“智慧”特色的,基本是推薦標準,如《智慧社區建設指南(試行)》(2014),《智慧城市建筑及居住區第1部分:智慧社區建設規范(征求意見稿)》(2020),以及各地的建設指南,一般僅描述功能,未定義數據接口,讓各個系統間貫通不易。3、缺少數據整合智慧社區的深度應用,是將所有數據整合,有一個城市大腦進行統一智能應用。例如,原先一個井蓋的丟失,需要等巡邏人員檢查到,一個消防栓的損壞,需要在定期檢查的時候看到,但是有了智慧大腦,井蓋可能剛剛被抬起,就有公安人員前來查看,消防栓當天損壞,當天有人上門修理。但目前對于數據整合的現狀,尚不容樂觀:第一,國內僅部分城市打造了城市大腦平臺,支持數據匯總。第二,社區對口眾多垂直管理部門,在眾多城市中,各部門相互獨立,末梢居委會,有多張數據表需要維護,甚至以Word等文件形式報送。第三,智慧社區末梢數據庫的管理單位眾多,包括物業、居委會、騰訊服務平臺等,它們未貫通。4、缺少持續運營機制獲得穩定資金支持,是智慧社區連續運營的基礎。但是,一些計劃通過O2O社區,實現收益的房企而言,目標尚未有效實現,在美團等規模型企業面前,獨立APP模式,難以持續發展。近年來,相關的APP部分已經停止運營,部分與美團等企業合營,所謂本地入口存在。解決方案未來的社區,是智慧的社區,無論是新建小區,還是老舊小區,均是如此。為了少走彎路,并且讓智慧社區發揮更大的效能。政策關鍵點:政府是智慧社區重要資金投入者、標準制定者、最終使用者,在智慧社區建設上起到一言九鼎的作用。首先,促進各類企業的投資。對于開發商,將通過智慧星級小區評定,進而在樓宇備案價格,項目資本金、項目預售金和企業誠信加分等提供優惠政策;對于物業,將智慧化納入物業星級評定的指標中;鼓勵電商、電信企業等在社區內,進行諸如快遞柜、基站等新基礎設施建設。其次,完善標準規范的建設,推動信息孤島的連接。一方面,智慧社區的功能被分層,形成強制性、建議性的類型,并且有越來越多的功能被納入到強制性的標準當中;另一方面,在迭代完善的基礎上,不斷有新的技術與功能模塊被引入。包括數據采集的接口,與對外數據傳輸接口的標準化,從而為實現全面的數據整合奠定基礎。第三,將智慧社區的發展予以整體考慮。5G、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示范工程:新興領域的應用,需要開展示范工程,其中每年政府均有相應的示范工程申報工作。
對于現在的大部分人來說,智能家居雖然不是剛需,但智能家居就像5g網絡一樣,是會慢慢普及到現代生活當中的。所以當智能家居來臨時,不需要抗拒,只需要接受就好了。雖柴米油鹽也是生活的剛需,但是這些東西卻不會給人提供太大的生活舒適度。但智能家居這些東西,則可以讓人做事更方便而且更安全。如今智能家居的完善程度已經非常的高了,而且對于那些在觀望要不要入手智能家居的人來說,智能家居起碼有三個好處是他們沒有辦法拒絕的。第一個 就是安全改善的問題。不管用什么,安全都是第一位的。如果脫離了這一點單談舒適度的話,那么這跟本末倒置沒什么區別。遠程監控攝像頭已經成為了智能家居的主流產品,一枚小小的攝像頭能夠極大程度地把家庭安全狀況大大改良一番。再加上智能安防系統,這可以讓用戶的家像一個金湯一般穩固。雖然說,鎖這種東西只防君子不防小人,誰想要破門而入,只需要一把“鐵榔頭”就罷了。可是有了智能家居,誰拿“榔頭狼”在揮舞,這些是會被一五一十記錄到的。雖然說上有對策,下有政策,可是如今使用智能門鎖已經成為了一個最能保障用戶安全的操作。第二個好處,就是遠程控制。因為智能家居是個網絡相關聯的,只要手機有網以及家里有網,那么進行遠程操控就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情。不論是看一看家里的電器有沒有關好,或者是查看一下報警系統有沒有進行監控,這些都可以通過一個手機做到。而且對于那些儀式感很足的人來說,在還沒有到家的時候,用手機提前把家里的燈給打開,這會讓人的幸福度大大提升。而且,還可以提前遠程蒸飯。等用戶到家的時候,便可以直接享用香噴噴的美食了,這種操作確實未來感極強。最后一個好處,就是節能環保。不少人覺得在家里添置了更多的家具屬于浪費,但事實卻是,在用戶全憑意愿的情況下,他們可以極大程度地把電量損耗給降到最低。畢竟一開一關可以隨心所欲,在離開家之后,把那些不必要的電器給關掉,這可以極大程度的降低電量的損耗。如今,智能家居已經給用戶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度,用戶的權限也很高。這三點足以讓人入坑智能家居,而且智能家居的優點遠不止此。不論是可以節約時間,還是可以個性化操作,這些優點都讓智能家居成為了未來的趨勢。對于現代人而言,工作已經很疲累了,而且時間又非常的緊。智能家居可以完全貼合用戶的需求而進行相關的操作,由此可見,科技真的在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而智能家居,便是這些改變當中的最大出力者,嘉朗科技,您身邊的人工智能!
“中國智慧家庭市場規模正在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長。來源于行業第三方調研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智能家居全年市場規模將超1800億。”5G到來再加上經濟/社會迅猛發展的情況下,整個市場的居民家庭生活消費正在呈現出迅猛發展的勢頭,以個性消費、品質消費、綠色消費和情感消費等生活消費為趨勢的消費類型占據了居民消費的方方面面,而這其中,智能家居的品質消費是大頭之一,或許這也就解釋了整個智能家居對此有如此大期望的背后原因。智能家居行業規模有多大?根據第三方調研機構針對這幾年整個行業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場規模為357億美元,2018-2023年間的復合年均增長率為26.9%,預計到2023年將達到1506億美元。這也意味著,誰能盡早布局智能家居市場,誰就能夠分到蛋糕之一。中國的智能家居市場從傳統品牌到互聯網品牌發展迅猛,有數據顯示,僅在4年前國內智能家居市場的規模就高達2600億元左右,而到了2017年更是達到了3300億元以上,同比增長高達24.8%!應用市場增量快,加上今年還有疫情的影響,但即便如此,今年的智能家居行業在第一季度的增長依然明顯。年初,有數據認為,今年的智能家居市場將是前低后高,但數據顯示,不管是上半年的618還是下半年的雙十一,智能家居市場一直在高歌猛進。家電智能化已成主流趨勢!提到智能家居,人們已經下意識的認定就是智能家電,不是因為別的,因為家電才是智能家居的核心!根據現有的數據顯示,智能電視、智能空調、智能冰箱乃至智能洗衣機這四大件幾乎已經代表了智能家居的8~9成的份額!將電視、空調、冰箱和洗衣機放在一起,其實就是老話說的“家庭四大件”,結婚買它們、入新房也必須得有它們,過去是這樣的,現在也是這樣的,只不過,相比過去,現在的四大件已經可以互聯互通成為一個整體了,而不再是單獨的個體。 年輕人認可智能家電!有數據顯示,35歲以下智能家居用戶占比高達65.3%,是智能家居的主要消費群體。在過去的幾年間,受到價格低、消費即時需求的影響之下,智能門鎖、智能穿戴、各種家用監控攝像頭等等即時類產品的市場增速迅猛,它們的表現就是人人都能買得起、普通年輕人人手兩個以上并不少見。這也意味著,智能家居的認知過程已經完成,家電智能化也就變得順利而自然--就這么說吧!現在的年輕人購買家電如果沒有“智能”聯動,看都不會多看一眼!加上年輕用戶群體紛紛走上社會的主要崗位,他們消費得起剛剛出爐的智能消費類產品,自然也青睞個性化、智能化乃至全套定制化的智能家電產品。總結:進入5G時代以來,中國智能科技的發展正處于全球化的高潮期,而在4G時代就已經狂奔猛跑的增速狀態依然明顯,國人對新事物的接受變得越來越簡單,在形成了以“高鐵、掃碼支付、共享單車和網購”為新四大發明的前提下,有理由相信中國的智能家居會以更智能、更開放的方向上發展,智慧化、智能化的家庭環境更是在新老交替中,成為從年輕人向老年人覆蓋的場景,從而真正走到人們的生活中去,形成真正的智能家電浪潮。
嘉朗科技參與《河北省智慧社區評價指南》標準制定現已公開發布2020年10-11月,由河北省電子政務學會(省智慧城市公益平臺)、河北省智慧社區專業委員會、河北省標準化專業委員會主任單位——河北省標準化研究院主導,河北嘉朗科技有限公司參與制定的河北省智慧城市建設領域首個地方標準《河北省智慧社區評價指南》正式公開發布,河北嘉朗科技有限公司全程參與、起草、制作了本次標準的制定。耗時兩年系河北首個省級地方標準早在2018年,《河北省智慧社區評價指南》便開始編制,作為河北省內領先的物聯網產品和方案服務提供商,嘉朗科技作為主要起草單位之一,聯合省內多個專家反復易稿、研討論證,不斷修改完善,最終于2020年5月12日順利通過專家審定,并于近日出臺公示。嘉朗科技積極推動行業良性發展引領智慧社區行業標準化 2018年,智能化產業發展迅速,伴隨著5G技術逐漸成熟與技術研發的持續更新,智慧城市建設正式提上日程。如何建設智慧社區?如何規范智慧社區標準?在河北省內仍是一片空白,基于此,河北省電子政務學會(省智慧城市公益平臺)、河北省智慧社區專業委員會、河北省標準化研究院聯合嘉朗科技等省內領先物聯網企業共同開展了《河北省智慧社區評價指南》的制作。在參與制作過程中,嘉朗科技公司董事長郭濰嘉從公眾、企業和監管部門的根本需求出發直擊行業痛點,圍繞行業標準化、規范化與實際落地項目展開綜述,而技術總監霍明征則以嘉朗科技建設的智慧社區舉例說明,令在場嘉賓領導們深感折服,紛紛點贊。規范行業標準引導市場良性發展《河北省智慧社區評價指南》緊密結合公眾需求和河北省實際情況,給出了智慧社區建設的評價方法,建立了智慧社區評價指標體系,包括基礎項、評分項和加分項三種類型,并對指標、分值、等級劃分等內容進行了規定;標準編制依據充分,各項技術指標科學、合理,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以在我省智慧社區建設中推廣應用。該標準的實施,必將為規范和引導我省智慧社區規劃、建設和運維,推動智慧城市建設發揮重要作用。